科技日報記者 朱虹 通訊員 劉加明
4月29日,在黑龍江省慶安縣久宏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一臺臺無人駕駛插秧機正在廣袤的田野上作業。作為中國綠色食品之鄉,慶安縣再次插下“龍江第一苗”,領跑水稻插秧季,用一場“無人化”春耕生動演繹著現代農業的新圖景。
“看這秧苗長得多壯實!最早培育的一批已經有三葉一心了。”在基地的聯體育秧大棚內,農戶們忙著將一盤盤秧苗卷起。農戶王廷富介紹,苗好七分收,通過采用“超早缽育”技術,智能化浸種催芽,工廠化集中育秧,育苗期提前了10天,搶回了寶貴的積溫,提早了插秧進程。
農戶將打包好的秧苗運送到大棚門口,運苗無人機已早早等候,將秧苗精準投送至作業地塊,一改傳統的“車拉人扛”的運苗方式,這些秧苗也及時補充到無人插秧機上,進行插秧作業,不僅速度快,還節省了人力。
田間作業的無人插秧機群格外引人注目。“不用人工駕駛,插秧機規劃好路線后,就會插秧、轉彎,田塊作業全部交給無人駕駛系統。”哈爾濱工業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示范應用負責人徐英偉介紹,這些插秧機通過改造,原來需要兩個人干的活,現在一個人就可以。另一方面,北斗導航的高精準定位實現了標準化的壟間壟距種植,作業快慢一致、深淺一致、株行距一致,進而提高了作物產量。
2024年,智慧農場信息與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應用示范基地正式落戶慶安。示范基地以哈爾濱工業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個獲批農業領域大模型“天工開悟”為核心載體,深度融合智農伴飛平臺4.0多智能體決策系統,構建起覆蓋農業生產全周期的智能解決方案。
通過部署高精度地塊智能分割、作物種植結構識別、生長態勢動態監測、病蟲害智能預警、氣象災害研判等農業專有算法模型,示范基地可實時采集農田多源數據,經由多智能體協同決策平臺進行智能分析,自動生成涵蓋選種、播種、田管、收獲的全流程數字化方案,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決策支持,實現農業種植智能化閉環管理。
慶安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于文旭介紹,智慧農機改造應用是雙方共建智慧農場邁出的第一步。目前全縣智慧農機數量達到600余臺套,示范推廣面積10萬畝以上。接下來,雙方將不斷完善和推廣人工智能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進一步擴大示范基地的規模,讓更多的農民感受到科技力量的支持。同時,雙方還將探索農產品加工、銷售等環節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實現農業全產業鏈的智能化升級,打造慶安縣特色的智慧農業品牌。
從“靠天吃飯”到“知天而作”,從“經驗種植”到“算法決策”,慶安的春耕實踐生動展現了農業領域新質生產力的無限可能。
(受訪單位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