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朱虹
4月30日,一場聚焦“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保護性耕作中的創新應用”的農業技術培訓,在黑龍江省遜克縣干岔子鄉展開。
在培訓現場,科技特派員向農戶展示北斗智能終端的“硬核實力”:通過GPCS北斗定位系統,農機可實現24小時精準作業,行間距誤差控制在厘米級,化肥、種子用量大量減少。農戶王大林算了一筆賬:“過去一畝地要3斤種子,現在2.6斤就夠,油錢也能省下三成!”目前,干岔子鄉已實現北斗智能終端全覆蓋,百余臺農機持“北斗證”上崗,為春耕注入強勁科技動能。
智慧農業的落地離不開人才支撐。干岔子鄉建立鄉村人才庫,2024年已培育2名省級“頭雁”人才、4名創業創新帶頭人。通過“田間課堂”“技能擂臺”等形式,讓農機手變身“數據分析師”。農民手機里裝上“農事直通”APP,實時監測土壤墑情、病蟲害預警。這種“云端種地”的新模式,正讓傳統農民向新型職業農民轉型。
立足黑土地保護,遜克縣錨定“對標農墾”目標:2025年計劃實現13.59萬畝耕地標準化種植,較去年增長13%,并帶動全鄉種植戶普及智能農技。
面對北斗自動駕駛系統迭代加速的現狀,當地將加強農民操作能力培訓,確保農機手操作技能與設備升級同頻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