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王祝華
4月30日,由中建三局自主研發的國內糧食倉儲領域首批混凝土筒倉智能建造滑移平臺(以下簡稱筒倉機)在海南瓊中省級糧食儲備庫項目拼裝完成,五一期間將完成調試并投入使用。相對于傳統的“滑模”建設技術,筒倉機在筒倉類建筑建造過程中能有效避免滑模中斷、資源浪費、24小時不間斷作業等問題,有力推動國內糧儲筒倉類建筑的建設進入智能建造新階段,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中建三局省級糧食儲備庫項目總工王健介紹:“筒倉機主要由支承立柱系統、鋼平臺系統、掛架系統、頂推滑移系統、智能監測系統等模塊組成,相對于傳統滑模技術需要反復散搭、散拆和轉場,筒倉機只需沿著筒倉的軌道向前一步步頂推滑移,便能實現鋼筋綁扎、模板支設、混凝土澆筑等筒倉建設的多道工序,工人師傅們在封閉、安全的操作平臺‘流水化’作業,施工效率更高,安全更有保障。”
據了解,筒倉機投用的項目——省級糧食儲備庫項目位于海南省瓊中縣灣嶺鎮,屬傳統高濕臺風區,常年高溫多雨,交通不便,建筑材料資源短缺。為解決這些建設難題,中建三局團隊通過組織數十輪專家調研、技術論證,為該項目量身打造了筒倉機。借助筒倉機,工人們能在單倉豎向的施工平臺上同步進行多工序的施工,預計可縮短工期30%,實現快速建造;同時筒倉機的標準構件占設備整體的90%,僅10%需要定做加工,所有材料均為可周轉施工的綠色建材,綜合資源投入減少40%,實現綠色建造;此外筒倉機還集成了噴淋養護、照明、布料機等設備,打造出一個全封閉的操作平臺,并配備標準化通道與立面防護,能有效降低勞動強度,保障工藝質量與人員安全,實現安全建造、品質建造。
中建三局省級糧食儲備庫項目負責人黨皞表示,筒倉機的應用,預計可使項目節約工期30天,避免約120萬元的建材浪費。
據悉,在未來,筒倉機技術將推廣到更多的糧庫、油庫、水塔等筒倉建筑施工,逐步取代傳統的滑模工藝,實現智能建造、品質建造、安全建造和綠色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