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王 江? 陳 超
“中日兩國在科技領域優勢互補,合作潛力巨大。近年來,在中日政府間科技合作機制框架下,雙方在產學研聯合研究、科技合作、人才交流等方面開展了多方位的合作。”在G20大阪峰會召開前夕,日本文部科學省科學技術學術政策局長松尾泰樹先生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松尾泰樹作為日本政府的高級官員,非常重視和支持中日之間的科技合作,并主持了眾多中日科技合作項目。他向記者回顧了中日科技合作的歷程,介紹了發展現狀,暢談了中日科技合作的前景。
科技合作現狀:碩果豐富
松尾說,中日科技合作始于1980年締結的《中日科學技術合作協定》。之后數年一次召開合作委員會會議,推進政府相關機構及大學之間的科技合作。
第16屆委員會會議于2018年8月召開,中國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和日本文部科學大臣林方正出席了會議,雙方同意在“環境、能源領域”設立國際共同研究據點。根據這一協議,今年3月,由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和中國科技部出資,名古屋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在中國境內設立“未來環境能源研究開發創新據點”,并開展10項合作項目。4月,日本理化學研究所與浙江省青藤生命科學、物理化學研究院在杭州未來科技城設立中日天然產物藥物化學聯合實驗室。
此前的2005年,作為感染癥研究國際開展戰略項目(J-GRID)的一環,東京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及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合作,在中國設立感染癥研究點。
人員交流方面,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從2014年開始實施邀請大學生、高中生等到日本進行青少年科學交流事業的“櫻花計劃”,以亞洲為中心,5年間邀請了8900名中國青少年到日本交流,占全部受邀青少年的35%。2016年,中國政府實施了邀請日本科學技術相關人員到中國訪問計劃,至今已有250名日本政府省廳公務員、大學研究人員等到中國訪問。
日本學術振興會等實施了大學之間交流、日本研究人員訪華、中國研究人員訪日等項目。
此外,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與中國科技部(外國專家局)從2010年開始舉辦“日中大學博覽會暨論壇”,今年的論壇于5月在成都召開。文部科學省與中國科學院之間也從2004年開始,定期召開中日科學技術政策研討會。
今后科技交流:優勢互補
松尾泰樹說,目前中國和日本的科學技術水平持平,在科技領域既有競爭,又相互協調、共存。他認為中日之間需要構筑更好的合作關系。
去年10月安倍總理訪華時雙方首腦同意,于今年4月2日在北京召開第一屆中日創新合作對話會議。松尾泰樹說,會上,雙方就科技合作、科技創新及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大家期待今后合作交流領域向科技創新傾斜。為了更好地推進雙方合作,需要完善各種法律法規,以構建互相信賴的關系。
在當今G20倡議多邊合作背景下,中日之間應加強經濟合作,以科技為支撐引領社會發展。中日雙方可以進一步創新思路,挖掘潛力,加強在第三方市場、財政金融、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合作,帶動中日務實合作提質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