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何亮
近日,世界首座時速350公里單洞雙線高鐵海底隧道全線貫通,汕汕高鐵距離全線開通僅“一步之遙”;廣西南寧至憑祥高鐵崇左至憑祥段全線鋪軌完成,年內具備開通運營條件;新建滬昆鐵路至安六鐵路聯絡線順利完工,貴州省快速鐵路網建設邁出新步伐……春季盎然,一批鐵路重點工程取得積極進展。
國鐵集團4月1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12億元、同比增長5.2%。現代化鐵路基礎設施體系建設高質量推進,較好地發揮了鐵路投資對全社會投資的有效帶動作用。
鐵路建設扎實推進
1月中旬,在廣東省陽江市,隨著第一對長500米的長鋼軌緩緩入槽,廣州至湛江高速鐵路(以下簡稱廣湛高鐵)正式進入鋪軌施工階段,廣湛高鐵建設邁出關鍵一步。
廣湛高鐵參建單位、中鐵十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鋪軌采用國內領先的鄰線鋪軌作業設備,可進行本線、鄰線鋼軌同時鋪設,相比傳統鋪軌機,作業效率提高50%。廣湛高鐵建成通車后,廣東省陽江、茂名、湛江三地將真正跨入高鐵時代,快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聯動發展。
在祖國西北,新建西寧至成都(以下簡稱“西成鐵路”)鐵路甘青段碌曲隧道進口進尺突破1000米大關,標志著該項目的兩處關鍵控制性工程——碌曲隧道、雙岔隧道均完成千米節點目標。據悉,西成鐵路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之一“蘭(西)廣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設進一步加強蘭(州)、西(寧)城市群和成(都)、渝(重慶)城市群交流,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互聯互通。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鐵路營業里程超16萬公里,其中高鐵超4.6萬公里。國鐵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鐵路部門堅持聯網、補網、強鏈,優質高效推進鐵路規劃建設。當前,除了重點控制性工程取得積極進展,隴海線鄭州至蘭州段改造工程、哈密東站擴能改造工程等一批項目也計劃年內開工建設。
科技含量不斷提升
3月17日,由我國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直徑高鐵盾構機——滬渝蓉高鐵崇太長江隧道“領航號”掘進至第2500環,突破5000米大關,距離江心僅剩660米。該隧道建成運營后,將實現高鐵穿越長江不減速的壯舉。
作為滬渝蓉高鐵控制性咽喉工程,崇太長江隧道是目前世界獨頭掘進距離最長、盾構直徑最大、過江設計時速最高、長江水下最深的高鐵隧道工程。滬渝蓉高鐵通車運營后,將在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間建起一條快速新通道,進一步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我國鐵路建設在科技創新的引領下,不斷實現技術突破。如今,CR450動車組樣車已經完成了靜態、低速動態調試試驗,鐵路票務系統完成智能化升級,國產盾構機技術實現智能化跨越式發展……一批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不僅顯著提升了高鐵線路的建設速度,也展現了中國鐵路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高鐵技術的不斷升級、智能化鐵路系統的研發應用等,都是在鐵路投資建設的推動下取得的重要成果。可以說,鐵路投資的增長為技術創新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業內專家指出,近年來,鐵路技術創新不僅提高了鐵路的運輸效率和安全性,也為我國鐵路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此外,鐵路技術的創新也能夠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技術進步,促進我國整體科技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