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動中歐中瑞空天領域科學研討和人文交流,凝聚全球科技共同體共識,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與瑞士聯邦政府科技文化中心Swissnex于12月9日在上海共同舉辦了中瑞太空可持續研討活動暨第二次中瑞航天員對話。中國航天員景海鵬、瑞士航天員尼科利耶(Claude Nicollier)、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副主任楊雪梅、瑞士聯邦政府科技文化中心主任何輝(Philippe Roesle)等出席活動。
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主任高翔在視頻致辭中表示,空天領域是中瑞合作共贏的重點領域,該領域合作催生了多項卓越科研成果。今年11月,中國、巴西、南非、非盟共同提出《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交流中心期待與瑞方共同發揚“平等、創新、共贏”的中瑞合作精神,賡續空天領域合作傳統,共促科技可持續發展。何輝表示,明年是中國瑞士建交75周年,愿同交流中心加強合作、貢獻更多科技領域合作成果。
航天員對話現場氣氛熱烈。景海鵬結合“四上太空”的經歷,激勵青年研究人員發揚“十年磨一劍”精神,保持謙虛謹慎的科學精神并努力提高技能本領,時刻準備著為航天事業做出貢獻。尼科利耶分享了成為航天員的選拔經歷,強調耐心和永不放棄是通向成功的基本要素。兩位航天員均表示此次實現線下對話意義重大,感謝主辦方提供平臺機會,激勵鼓舞青年學生熱愛科學、追尋夢想、探索未知,倡議中瑞、中歐加強空天領域科學研討與交流合作,共同為實現太空可持續利用作出貢獻。
交流研討環節,來自中瑞兩國的專家學者以“閃電演講”和圓桌會談的形式,分享了天文觀測、暗夜保護、太空藝術探索等方面的最新進展,并探討了未來合作建議和方向。
今年7月,兩國科技部門成功舉辦第9次中瑞科技合作聯委會,雙方就繼續深化中瑞科技創新合作關系取得共識。期間,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與Swissnex正式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本次研討會是對兩國科技部長會晤和聯委會共識的具體落實,對進一步推動中瑞中歐科技交流和創新合作有促進作用。
來自中科院上海天文臺、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重慶大學、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等中瑞雙方大學、科研機構、交流促進機構代表近百人參加。